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从五棵松到花家地,35年前的法治日报什么样?

来源:法制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4 10: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 李郁 今年是《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对一家报纸来说,40年不长;但对一个报人,基本就是一生。我1986年入职法制日报社,2011年退休,在报社工作25年。退休后也还是报社的人

◎?文 李郁

今年是《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对一家报纸来说,40年不长;但对一个报人,基本就是一生。我1986年入职法制日报社,2011年退休,在报社工作25年。退休后也还是报社的人吧,前后算起来35年。回顾以往,我深感欣慰。因为,我供职期间,正赶上法制日报社的“辉煌时期”。

诱人的“高工资”

1982年8月,我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对外友协”)政治处工作。外事部门,当时是很有魅力的,工作环境尤其好。但几年下来,我总不安心。因为和大多数学中文的人一样,我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作家梦。作家不行,记者也可以。新闻也叫“亚文学”嘛。

1986年6月,对外友协团委组织舞会,邀请北京东长安街的国家机关团委参加。我是舞会的组织者,和几家团委的负责人一一见面寒暄。公安部团委的人向我介绍了《中国法制报》(《法治日报》的原名)的女记者胡建辉。出于礼貌,我首先请胡记者跳舞。跳舞中我顺便问中国法制报社招不招人。她说报社的文艺部可能要招人,承诺帮我打听一下。

胡建辉是个热心肠。很快,她就来电话了,说文艺部确实要招人,可以来谈谈,并给了我文艺部的电话……

几天后,当时的文艺部主任李芮和副主任于福源在办公室接见了我。他们说,报纸要扩版,文艺部需要扩充,正在物色人选。他们留下我的一些作品,让我回去等消息。

大约两个星期后,我被通知去填表、报到。我没想到事情进展这么顺利,立马就赶了过去。当时,他们正在发奖金,一个胖胖的女编辑叫高红十的,一看就是个性格爽朗的人,笑着问我:“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钱?”我说90来块钱,她说:“那你快来吧,我们这个月光奖金就130块。”

根据当时的政策,大学毕业工资只有62元,加上其他福利总共也只有70多元。对外友协的领导为了照顾我,安排我住在办公楼里,算我值班,每月补助我15元,总共是92元。而如果到报社上班,收入可以翻一倍半,那可是高薪啊!

后来我才知道,《中国法制报》可以说是应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之运而生,适应社会要求,深受读者欢迎。当时的发行量达100多万份,利润丰厚,职工的福利待遇也高,在新闻界是拔尖的。

1986年8月16日,我正式成为报社一员。当拿到记者证的时候,我都有点晕乎了,觉得不是真的。随后,我搬到报社的单身宿舍。这是租用的北京六建招待所的房子,我和5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同住一个大房间。

当年报社的工作场所和住宿条件都比对外友协差很多,但我很满足。我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而且意外获得“高薪”。

几年后,一位中学同学来看我,问我挣多少钱。那时我每月已能拿500多元了,他听了直愣神儿 :“这么多钱,你花得了吗?”

他当时在河南焦作煤矿的机关工作,工资奖金不足百元。

气派的办公楼

我刚调来时,报社还在北京五棵松北面的金沟河办公,租用的是铁道兵干休所的两栋楼,很破旧。我们文艺部9个人,全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屋门油漆斑驳,还破了个洞。正值盛夏,没有空调,屋子当中的茶几上放一台电扇,不能对着人吹,因为每个人桌子上都堆满稿件、 纸张,一吹纸张会乱飞;只能对着门吹,带动屋内空气流动,取其凉意而已。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经常是汗流浃背。

说实话,我第一次到报社时有点失望。但我从未听到同事对此有怨言。大家心里有盼头:报社的办公大楼正在选址,不久的将来就会搬进新楼。

但是办公楼的选址并不顺利。据说,最早有计划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也就是现在国家大剧院的地址上,建一栋“法制大厦”。其中有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单位的办公地,也包括法制日报。但是,后来证明这只是传言。报社只得自己选了几处觉得不错的地方申报,比如复兴门、车公庄附近。但对于这些地方,北京市自己已有规划,报告一一被否决。后来被安排到和平里,现在的北三环附近,中国日报旁边。这回却是报社不同意了,理由是,中国日报是外文报纸,我们是中文报纸,两家在一起不合适。结果,选址就被搁置了。再后来,一下就被推到了北京东北郊的六公坟花家地村,属望京新规划区。

于是,我们永远只能站在郊外远望京城了。

那是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当时的社长关志豪拿着一张报社办公楼效果图让大家看。图 上是一栋高耸的雪白的塔楼,间以层层蓝色的连体窗户,十分漂亮壮观,大家不由得啧啧称赞。

文章来源:《法制与经济》 网址: http://www.fzyjjzz.cn/zonghexinwen/2020/0804/446.html



上一篇:南宋有个法治名人叫王十朋,他爱戴老百姓,百
下一篇:曾欣在梧州市调研时强调: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助力

法制与经济投稿 | 法制与经济编辑部| 法制与经济版面费 | 法制与经济论文发表 | 法制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