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与经济》栏目设置[06/29]
- · 《法制与经济》投稿方式[06/29]
- · 《法制与经济》征稿要求[06/29]
- · 《法制与经济》刊物宗旨[06/29]
【平安甘肃】武威天祝:法治扶贫夯实脱贫攻坚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甘肃网7月16日讯 (本网记者 沈文刚)扶贫先扶智,扶智重法治。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坚持把法治扶贫作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中国甘肃网7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刚)扶贫先扶智,扶智重法治。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坚持把法治扶贫作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依法生产生活的内生动力、全社会的安全感、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因案因事、因陋俗恶习致贫返贫率、涉法涉诉信访上访率明显下降,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手段保障扶贫成果
汪龙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金强驿村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生计,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靠经营几十亩蔬菜,汪龙这些年不但自己腰包鼓了,还能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
每年蔬菜上市时,是汪龙期盼的收获时节,可同时“也会遇到一些糟心事”。去年8月10日,按照事先约定,汪龙早早地守在田埂边上,等菜贩子上门收购刚割下的9吨蔬菜,心里则盘算着,卖掉这批菜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菜贩子上门后,汪龙笑脸相迎,可还是发生了意外状况。“菜贩子想反悔之前约定的收购价,要求降价。”无法接受菜贩子的言而无信,汪龙当场拒绝了降价要求。一时,双方争执不下,就在田埂上吵了起来。两人越吵越凶,眼看着就要动手打架时,汪龙突然想起之前来家里送“联系卡”的民警叮嘱他的话,与他人发生纠纷时,不要冲动打架,立刻给派出所打电话,随叫随到。
法治扶贫口袋书
在天祝农村,每年的七八月份,民警们都在村子的田边巡逻,帮助菜农与菜贩子起草收购合同,处理经济纠纷。汪龙想到了这支身边的“扶贫卫士”,便打电话反映了自己遇到的情况。电话刚打完不久,民警们就开车来到了汪龙家的地边上。
“菜农在地里辛辛苦苦干一年,就盼着丰收时卖个好价钱,要是这些菜今天再不全部拉走,将给汪龙一家带来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看到菜贩子态度强硬,考虑到按法律执行有个过程,还是要耽误汪龙卖菜,民警们就转变协调方式,耐心和菜贩子沟通解释,经过认真劝说,菜贩子终于同意以约定价格收购了全部蔬菜,汪龙如释重负。
地处祁连山东麓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三州三区”重点扶贫攻坚区,近年来,随着扶贫事业不断推进,天祝城乡扶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纠纷,当地探索以法治手段保障扶贫成果,走出了一条法治扶贫的新路子。
作为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示范点,2018年以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公安局打柴沟派出所根据全局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立足工作实际,将服务脱贫攻坚纳入重点工作推进,联合社会力量建成法律服务联络员、法律明白人、交通劝导员、法治副校长、企业护航警官五支队伍,分析梳理贫困村致贫原因4大项10小项,以法治保障帮助群众5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万元。
法治护航助推高质量脱贫
德吉新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先后安置了8个乡镇51个村组的藏、汉、土等8个民族群众。村民来源广,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法治需求日益增多。为此,天祝县整合各方力量,联合开展法治服务,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法治文化广场法律氛围浓厚
德吉新村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实施法治扶贫,紧扣“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乡村治理”的法治扶贫工作目标,紧紧抓住影响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稳定脱贫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症结,开展法治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有效助推了高质量脱贫。
“这里发展前途好,房子宽敞,出行、就医、孩子上学都很方便。”易地扶贫搬迁户刘丁汉老人说。
刘丁汉老人2015年搬迁到德吉新村,流转土地31亩,种植牧草和黎麦等作物,还养殖羊群,2019年稳定脱贫。“现在政策对老百姓特别好,我自己脱贫了,还想帮助带动其他村民一起脱贫致富。”面对记者的采访刘丁汉老人如是说。
道德红黑榜弘扬文明新风
据介绍,针对因事因案致贫返贫问题,天柱县组织政法干警、法律顾问等送法上门,以案释法警示教育,通过违法成本算账对比,从情理、法理两方面说教,防止因不懂法、不靠法,造成经济损失和法律后果。针对因恶习陋俗致贫返贫问题,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俗,积极主动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文章来源:《法制与经济》 网址: http://www.fzyjjzz.cn/zonghexinwen/2020/080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