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与经济》栏目设置[06/29]
- · 《法制与经济》投稿方式[06/29]
- · 《法制与经济》征稿要求[06/29]
- · 《法制与经济》刊物宗旨[06/29]
河北宁晋南苏村:三治融合促发展 民主法治新亮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全国法治示范村--邢台宁晋县河渠镇南苏村位于宁晋最西边,距县城13公里。现有人口810多户3123人,3200亩土地,有党员105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处结合,力争早发现、早调处,构筑
全国法治示范村--邢台宁晋县河渠镇南苏村位于宁晋最西边,距县城13公里。现有人口810多户3123人,3200亩土地,有党员105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处结合,力争早发现、早调处,构筑村级矛盾调解防线,坚持网格化管理,重大问题由村民代表组长和党小组长与两委共同协商研究决定。采用自治、法治和德治三结合,共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做到了矛盾不出村,纠纷村内化解。
坚持民主自治,充分发挥自治作用。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南苏村制定了完善的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自治机构,由党小组组长、村民代表组长和红白理事会长等9名村民组成,共同帮助村两委解决问题,真正激发了村民参与本村治理的积极性。从2001年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拉网式摸底排查,掌握重点户、重点人。2002年荣获河北省民主政治建设办公室颁发的法治“示范单位”荣誉锦旗。成立红白理事会确定新章程,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等各项制度执行。一是秉持公心、坚持公正,不做“老好人”。2009-2011年,南苏村碳素企业发展较快,效益可观,几个股东因经营问题决定分股撤资,但由于利益分配达不成一致意见,给企业发展和投资带来很大影响。南苏村委会不当老好人,秉持公心、坚持公正,连续做各方工作,促使各方达成分配协议。二是灵活选用调解形式。2011年,小辉开拖拉机和小胜的摩托车相撞,导致小胜全身瘫痪。法院判小辉赔偿12.4万元医疗等费用,但小辉无力支付赔偿,外出打工。2012年小胜病情恶化去世,家人到法院乃至省里上访,索要赔偿款。村里立即组织村干部、红白理事会、双方家族长辈联合调解,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最终使矛盾纠纷成功化解。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村里有一位老人,既残又哑,跟儿子一起生活,因用电、生火等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儿子儿媳不管她了。村里用大喇叭喊这对夫妻到村委会,他们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就再也不敢了。适度曝光法起了作用。
依靠法治保障,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农村人情关系复杂,南苏村坚持法治教育常态化,邀请法律顾问每月开展一次法律大讲堂,还邀请了三位在法院工作的本村法律咨询师,定期组织开展“以案说法”活动,经常帮助群众解答解决疑难问题。村里成立了“法治”领导小组和宣传小分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服务,及时解决疑难纠纷。
以德治为支撑,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抓德治要把党建摆在首位。赵秋法作为支部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全村党员抓起,弘扬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带领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执行各项改革举措,为南苏村的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南苏村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大舞台,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成立了广场舞队、武术队等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节目编演,表扬村民中的好人好事,涌现了勇救落水儿童的见义勇为老英雄赵防汛先进事迹,受到县领导的好评,县政府给颁发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奖。还通过宣传画道德墙、法治图书角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村传统文化活力,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村民学法懂法,村里风清气正,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现在,一些老百姓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也得到了推进,包括村里的文化礼堂、道德大讲堂、道德评议会、道德红黑榜,文化示范户、村级广场舞、武术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发扬了社会新风尚。重视德治,既能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的优良传统,也降低了自治和法治的成本。
通过“三治融合”,南苏村群众安居乐业,收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惠及全村,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作者:河渠镇张爱敏)
文章来源:《法制与经济》 网址: http://www.fzyjjzz.cn/zonghexinwen/2020/101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