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与经济》栏目设置[06/29]
- · 《法制与经济》投稿方式[06/29]
- · 《法制与经济》征稿要求[06/29]
- · 《法制与经济》刊物宗旨[06/29]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养老服务条例?为完善养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align="center" 图①:在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砖桥社区服务中心,一对老年夫妇展示和志愿者制作的手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图②:老年居民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
核心阅读
●《条例》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应当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的刚性指标
●《条例》要求推广应用符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智能信息服务
●《条例》推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机制,试点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19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达35.2%。对于上海来说,跟上时代变化,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是一道常做常新的考题。
今年3月20日,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15章、110条,这本“厚实”的条例,重点关注在家庭成员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由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为老年人交通出行、就医、办事等提供便利。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1元钱听一场评弹,8元钱吃一顿三菜一汤的午餐,休闲项目有腰鼓、乒乓球、书法、下棋……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每天都有200多名老人在这里活动。
“我们早上8点半开始营业,有时候还没开门,很多老人已经等在外面了。”朱家角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站长顾玉珠说,服务中心除了午餐和评弹之外,其他项目都免费,受到了周边老年人的欢迎,“110个座位的评弹书场,每天都坐得满满当当。”
这样的日间服务中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托老年人在健康、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让他们享受一种既不离家又能集体养老的生活方式。这既解决了白天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的难题,又将服务对象和服务资源集中起来,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近年来,上海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就近的照料服务和文体活动场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主要由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以及社区睦邻点构成。这在推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已有基础上,此次上海制定的《条例》明确规定,上海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应当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时优化调整。
“这是个刚性指标,必须完成。”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陈跃斌说,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筑面积增加了70%。“十四五”期间,将按照《条例》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更加均衡布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
《条例》还进一步明确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构建完善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明确了养老服务机构、人员要求以及关于综合监管等一系列规定,并设立了相关法律责任,为确保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按照《条例》要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打响中心城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农村发展互助性养老品牌,以民心工程、实事项目为抓手不断丰富供给,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智慧养老等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品质服务。”?陈跃斌说。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电子身份证怎么使用?到医院就医,手机上预约挂号怎么操作?4月12日,一场“‘一网通办'入门篇”课程在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甘泉片区多功能厅举行,授课老师话音刚落,台下就座的30多位白发老人就纷纷举手提问,计划一个小时的课程,一个半小时也结束不了。
“老人们特别热情,预约通知刚发出去,报名就满了。”甘泉路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金惠亮说,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就医、办事统统都在“数字化”,街道老人多,对这些服务也有需求。街道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共8节课,从就医、养老、安全防范多个方面进行授课,旨在从零开始,手把手教老人融入“数字生活”。
文章来源:《法制与经济》 网址: http://www.fzyjjzz.cn/zonghexinwen/2021/0508/1600.html
上一篇:涂家垴派出所开展反电诈防诈骗法治宣传教育进
下一篇:用好年终述法 推动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