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与经济》栏目设置[06/29]
- · 《法制与经济》投稿方式[06/29]
- · 《法制与经济》征稿要求[06/29]
- · 《法制与经济》刊物宗旨[06/29]
「2021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点评」郑外名师:关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大河网(记者臧晓静)“今年是河南省高中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题型变化十多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可谓是最为抢眼,6月26日上午10点50分,试题如期来到广大考生面前,师生对试卷
大河网(记者臧晓静)“今年是河南省高中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题型变化十多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可谓是最为抢眼,6月26日上午10点50分,试题如期来到广大考生面前,师生对试卷内容、学位等都反应热烈。试卷的难度总体较好,试卷紧紧围绕“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为核心,精心打造培根铸魂精品试题。 6月26日,河南中照道德法治考试科目结束,记者邀请郑州外国语中学高级教师王学军对试卷进行点评。
郑州外国语中学高级教师王学军 p>
具体评论如下:
1. “聚焦热点”看大势,持续审视特点
2021年道德与法治考题从第一题开始质疑“中国人的航天梦”过程,审视中国人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从而加强实现中国梦,走中国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问题二,成立于30年的浦东,正在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者。转到第三个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际反华敌对势力歪曲和诽谤我国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涉及政治安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0周年”恢复联合国所在地”、建设川藏铁路、“南阳玫瑰园、许昌假发、兰考古筝、古琴”等特色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等。 “聚焦热点”看大势,是德育法治学科试题延续多年的鲜明“划时代”特征。
2. “生生不息”探本源,主体情不变
” “考即生”一直是德育学科的传统命题原则之一。依法治国,千教万法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学“做人”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问题10考察学生通过公共场所活动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公共交通”出现在考试名单中,可以看出试题并没有偏颇,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心做小事”的理念。第11题使用的背景是“火”到前提高“珍惜生命,见义勇为”的学生的生活质量。问题12采用漫画书《Everything to Learn》启发学生热爱工作,主动做家务,学习“终身学习”的品格。问题13细化为考察礼貌用语“对不起,原谅我,请留在我身边,离开公司等”的实际用法。尤其符合思想政治课“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漫画《一碗饭》,历时2400小时,加深了同学们对“谁知中餐难吃”的深刻理解。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的必修课。问题16通过师生、男女互动的实际案例,考察学生对正确沟通方式的选择和价值判断。
3. 《贴近课程标准》属于教科书,久违的新鲜感回归本真
《返本归真》教材是近年来广大师生在德育与法治学科前沿对招生考试内容的最强烈呼唤。近年来,“你教什么,他不考什么”、“脱离教科书、背离课程标准”的“神试题”、“神答题”让一线师生不知所措教和学,也鼓励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投机心理。今年的道德法治考题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今年的考试改革是强项。试卷第7题用了三个红军女战士坚持把被子剪成两半留给村民徐洁秀的生动故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竭诚。”是第20题,更能体现课本中“贴近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考查学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主席”职权的认识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
“聚焦热点”看大势,“扎根生活”探源,“贴近课程标准”为教科书。 2021年道德与法治测试大结局,问题21,结合了以上三个亮点。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增强少先队党、团、团联结意识”为宗旨,以组织一次为主题。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团队会议形式,活动策划,语言简洁,体现了当前重大政治考试的“高门槛、低准入”。不仅考察了学生在党史学习活动中的仪式感,而且深刻理解历史,与自身成长紧密相连,展示了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团组织靠拢。考试的内容、角度、形式可谓多姿多彩。
2021年道德与法治考题概览,稳定性与创新性变化。通过试题的创新,学生不仅要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积累,更要注重深入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发展和世界趋势,不断提高“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意识”等学科核心能力,培育“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来源:《法制与经济》 网址: http://www.fzyjjzz.cn/zonghexinwen/2021/0627/1961.html
上一篇:河南濮阳:给孩子们带去暑假前的法治课
下一篇:崔寨街道办事处中学举行法制报告会